人力资源

如何建设贸易强国

来源:欧宝体育官方平台    发布时间:2024-09-06 16:11:56
【字号: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是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有力举措,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价值链面临加速重构,这对我国建设贸易强国来讲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谢迪斌:要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变局中抓住国际贸易结构调整和形态重塑的新机遇,在变局中化解国际贸易中理念分歧和利益冲突的新风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在继续演进与深化,导致传统国际贸易理念、形式和路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给中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跻身国际贸易强国的可能。这就要求中国贸易管理部门特别是外贸主体必须苦练内功,适应国际贸易新特点,主动适应,提前介入,在变局中开新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隐藏着风险。特别是传统的贸易强国不甘心放弃国际贸易霸主地位,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上升,利用一切手段包括政治甚至军事手段来打压中国的国际贸易,以“脱钩”“制裁”等方式压制中国贸易的正常开展,干扰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合法行动,给中国国际贸易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和潜在的风险挑战。这就要求中国外贸决策机构特别是外贸主体,利用现有的国际贸易体制和框架,推动构建国际贸易新秩序,在危机中育新机,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合理诉求与正当利益。

  谢迪斌:从贸易大国上升为贸易强国是艰难的过程,中国必须从三个方面发力。首先是优化生产链。国际贸易终端是供应链和价值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是以生产链为前提的。贸易强国的地位必须建立在经济强国的基础上,当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地位是与我国生产链状况相适应的。中国是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生产大国,但不是一个生产强国。具体来说,中国产品的可替代性仍然比较强,中国产品的主要优势还在价格上,而不是在技术创新上。要改变中国产品便宜的标签,就必须提高技术创新含量,要让中国产品成为不可复制和无法替代的存在。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由一个贸易大国上升为贸易强国。其次,要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运用好中国市场这个强大的优势,形成出口和进口的双向供应链与价值链,以中国市场的空间对等换取国际贸易的空间,改变传统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将出口贸易换来的国际货币,变成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国际产品消费;再次,要创新国际贸易的金融模式。历史形成的国际贸易结算机制和方式,短期内不会有颠覆性的改变,美元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但是,中国可以从双边贸易入手,在与中国互补性很强的国家贸易中,积极地推进多元的货币支付方式,特别是在大宗物资贸易结算货币上有所突破,从双边走向多边,不断减少单一支付货币隐藏的风险,推动中国贸易强国建设。

  主持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贸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数字贸易对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有哪些推动作用?

  谢迪斌:积极地推进数字赋能贸易强国建设。数字技术给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多元逻辑和广阔前景,为国际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赋予了强劲的动力,数字技术改善和重塑国际贸易新秩序,慢慢的变成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谁能抓住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的融合,谁就能引领和创造国际贸易的新业态。数字技术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和时间的折叠性,而这些正是传统国际贸易的约束与局限。在贸易强国建设中,首先要推进数字国际贸易平台建设,要把传统的展会与面商形式,扩展为有保障、可回溯的超时空数字平台,要建立国家级、地方级支持甚至主持的国际贸易平台,要鼓励和引导国内数字贸易企业,扩大经营事物的规模,拓展国际市场;其次,以数字技术改造和完善海关、税收、检验等系统,应对国际贸易个人化、零售化的需要,通过数字技术,形成较为强大而高效的国际贸易管理体系;再次,要提升国内消费者国际贸易的素养,保护国内市场主体和消费的人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政府要主导建立以市场主体和消费的人权益维护为目标的法治、领事机制,让中国的市场主体将自己的货物与服务积极而安全地销往世界各地、让中国的企业和消费的人大胆而放心地购买世界各地的产品与服务。